为纪念哈菲兹·设拉子,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波斯语系和伊朗文化研究中心承办了此次纪念活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文化参赞会协办,天津市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贸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波斯语系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洋溢着艺术气息,来自六所高校波斯语系的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展示和诗歌朗诵。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树京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大学波斯语系的情况。
他回顾了波斯语系成立于۱۹۵۷年的历史,并表示:“我系教授们在伊朗文学、历史、宗教和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这些教授的努力下,《波斯语-汉语词典》、《汉语-波斯语词典》、《波斯语成语谚语词典》、《波斯语教材》和《波斯语古典文献集》等著作相继出版。仅在过去五年中,该团队的三位教授就荣获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年度图书奖”。目前,还有两位教授正在参与由中伊两国政府正式支持的“古典文献翻译”联合项目。
李淑京强调:北京大学波斯语教育和研究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伊朗科研机构的支持与合作。过去几十年间,包括赛义德·贾法尔·沙希迪和莫扎法尔·巴赫蒂亚尔在内的十余位伊朗杰出教授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为该校波斯语语言文学教育和研究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表示:今天以纪念伊朗伟大诗人哈菲兹为主题的聚会意义非凡,硕果累累。哈菲兹的诗歌真挚动人、思想深邃、充满浪漫情怀,不仅塑造了伊朗民族的灵魂,也激励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补充道:中国和伊朗都是拥有辉煌诗歌传统的古老文明;两国人民通过诗歌分享情感、真理和智慧。在北京大学举办此次纪念活动,既是对这位文学天才的致敬,也是两个古老文明之间生动对话的象征。
哈菲兹的世界观;共存、仁慈与慷慨
我国驻华大使阿卜杜勒雷扎·拉赫马尼·法兹利在讲话中也提到:哈菲兹的诗歌充满欢乐与活力,丝毫没有忧郁或伤感之感。他教导我们,即使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也不应失去快乐和希望,更不应让悲伤和痛苦使我们变得沮丧和绝望。
他指出:哈菲兹的世界观建立在宽恕、友爱、爱、包容和奉献之上,反对任何形式的敌意、仇恨和暴力。的确,当今动荡的世界非常需要孔子、老子、萨迪、鲁米和哈菲兹等伟人所传递的这些高尚、人道且富有教益的信息。
我国大使补充道:我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与合作,伊朗和中国这两个友好国家之间能够建立更广泛、更深入的科学、文学、文化、经济和贸易关系,并希望伊朗和中国这两个伟大而文明的国家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益于这种友好关系。我诚挚地邀请各位青年以及对伊朗文化和文学感兴趣的朋友们前往伊朗,在伊朗的大学完成学业,近距离感受伊朗的文化、习俗、传统、人民的友善和热情好客,参观美丽的设拉子萨迪耶和哈菲兹耶,并通过与伊朗大学同仁的密切交流,为伊朗和中国关系的发展做出进一步贡献。
北京大学波斯语系教授刘英军回顾了中国哈菲兹诗歌的翻译和研究现状,并补充道:“进入۲۱世纪以来,中国波斯文学作品的翻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一趋势的巅峰之作,当属۲۰۰۰年至۲۰۰۲年间由北京大学波斯语系七位毕业生翻译出版的十八卷波斯经典诗集。”
他继续说道:“这套诗集还收录了邢秉顺翻译的两卷本哈菲兹加扎勒诗全集,这被认为是哈菲兹加扎勒诗的首个中文完整译本。全集出版后,中国对哈菲兹诗歌的研究也随之扩展并逐步深化。据不完全统计,该领域已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和三篇硕士论文。”这些文章中,有些探讨了哈菲兹诗歌风格的文学批评和分析,阐释了其美学价值;另一些则从中伊比较文学的角度考察了他的作品。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泽庄也认为哈菲兹是一位凝练了人性光辉与美好的诗人,并指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偏见的批判。
哈菲兹的加扎勒诗:波斯语综合指南与伊朗文化瑰宝
天津外国语大学波斯语教授张丽丽认为,哈菲兹的诗歌是学习波斯语的最高参考,也是理解伊朗古代文化的关键,因为他的每一句诗都如同知识与智慧的结晶。
沙希德·贝赫什提大学教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赛义德·迈赫迪·塔巴塔巴伊以“哪位哈菲兹?”为题,探讨了这位诗人及其诗歌的各个方面。